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又想起了我的母校
——白脸山学校
冷风口学校
新店中学
普安三中
安龙师范
回想起那久违的您
安师三十六个春秋
新中已四十个冬夏
……
求学年少,留不住当年的情谊
如今年长,青丝间渐增了花发
夜深人静,想啦
想您们啦!
附:
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民族中等师范学校的前世今生
左龙章
中等师范学校简称中师,是培养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先驱,有两年制、三年制和四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称中师生,他们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师范名称的由来
“师”字由来已久,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在夏、商、周之后,西汉的董仲舒用“师”一字,司马迁用“师表”一词,他们都重“师”的表率作用。
“师范”一词最早出现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书中说“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后汉书·文苑传·赵壹》记载最早把“师范”二字并用——“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
二、师范学校的发展
世界上较早的公立师范学校是1795年在巴黎设立的“师范训练学校”。中国最早的师范是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建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謇在江苏通州创办的“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之后,各地兴办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师范学校培养了许多革命仁人志士。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许多领导人,都毕业于师范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学习苏联教育,定位小学教师培养由中等师范承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中师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1980年8月,教育部发布“教师字004号”《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中等师范学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到1988年,全国中师学校数量达到高峰,扩展为1065所,几乎每个县都有一所中等师范学校。这些中师生,毕业后就能分配到小学当教师,还解决“农转非”户口,是不少品学兼优学生“鲤鱼跳龙门”的首选。这些老中师毕业生,因基础素质和基本技能都学得非常扎实,琴棋书画行行在行,十八般武艺门门精通,不愧为“万金油”的称号,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后由于国家要提高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全国中等师范学校在“撤并挂升”的转型改制中,有的中师合并到师专,有的中师学校则改为普通中学(如普安师范后改为普安三中),中等师范学校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到1995年,全国仍有中等师范学校897所,在校学生80多万人。到2008年,全国中等师范学校数量缩减至192所(高等师范院校则增至139所)。
安龙民族师范,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次次涅盤重生、成就精彩的。
三、安龙师范的变迁
安龙民族师范,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历史名城安龙。

1.安龙师范的前奏
1911年(清宣统三年)始建“兴义府养成所”。
1914年(民国3年)南笼县知事创立“南笼师范讲习科”。
1946年(民国3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建立的“省立安龙民族师范”,在新中国诞生后由安龙县人民政府接管,改称“师范救济班”。

1948年(民国 37年)省立安龙师范学校旧址
1958年“大跃进”重建“安龙初级师范学校”。
……
还有安龙中学附设师范(简易)科、速成师范班及1972年安龙第二中学附设中等师范等。
2.安龙师范的前身
1978年,以城北寿佛寺为校舍,新建成独立的安龙师范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安龙民族师范学校的前身。9月,学校开始招生,有教职工10人(其中专任教师4人)、学生99人。
3.安龙师范的发展
1980年,学校迁入安龙县新安镇招堤荷花池畔,更名为“安龙民族师范学校”。这时,有学生19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9人,占#%。

1981年,专任教师增加到17人。
1983年,因中等师范学校布点太多,无法保证质量,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决定“撤改并”。
1984年,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将各县直属的唯一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撤改并”,安龙民族师范是仅保留的3所学校(兴义师范、安龙民族师范、兴仁师范)之一,由安龙县管辖改为黔西南州管辖,统一由黔西南州州教育委员会管理,招生范围由原来的安龙县增加黔西南州所属的贞丰、册亨、望谟三县。安龙民族师范由此步入办学兴盛时期,在校生38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多达176人,占学生总数的#%),专任教师增至20人。
1985年4月1日,黔西南州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在黔西南州挂牌。这时,全校专任教升至32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人)。
1986年9月,安龙民族师范学校被贵州省政府和贵州省教委列为优先重点办好的民族师范学校之一,学校再次扩大招生规模和范围,面向黔西南州“八县(普安县、晴隆县、兴仁县,安龙县、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兴义县(1987年改为兴义市)”招收少数民族学生。这时,学校步入办学鼎盛时期,在校生共三个年级共18个班(含每个年级的1个少数民族预科班),每班44~46人。
1987年,安龙民族师范首次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制度,评聘高级讲师3人、讲师2人、助理讲师15人、教员15人。
——新增小学师资培训中心
1989年,安龙民族师范增设“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在开办中等师范生教育的同时,承担师资培训任务,面向全州培训在职小学教师、教研室、校长和教育辅(指)导站长、州县(市)教育局副科(局)级以下的教育行政干部部。

1990年,学校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学校”。
1991年春季,全校18个班集中军训,每生发5发真实子弹到时打靶场进行实弹射击,下图是我1988级(1)班第14分队获得《九一年春十四分队军训第一名纪念》的锦旗和教官与我们的合影。

1991年7月15日,1988年的5个普招班和1个预科班毕业。

四排左起:王文明 吴 兴 胡周灿 王安云 韦贞松 王昌相 赵 顺 刘胜聪 王 克 贺光国 左龙章 王秉兴 刘 飞 李光辉 王 帆
三排左起:余大衡 吴承思 何云基 罗继金 王定权 梁文毕 谢远灿 黄兴昌 万昌宇 牛发勇 保 健 韦 致 罗鸿飞 孙贞俊 韦本树 陈兴物
二排左起:罗 智 王顺忠 易 娒 罗承美 罗家利 罗 莉 张恩琼 郑朝芳 邓 兰 岑德敏 杜 静 贺尔翠 刘锦付 李 鹏 潘登科
前排左起:周安存 聂 川 盛玉龙 岑 飞 邓金生 唐绍庚 饶吉昌 王运鸿 黄雪松 黄永佳 王安仁 张远富 谢纪莲 王 念 付国荣(小孩)
——安龙师范学校的投入
1985至1995年间,安龙民族师范先后共投人教育事业费520万元,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资金344万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软件活动经费57450元,新建教学行政用房9002平方米、生活福利用房6049平方米(生均用房由1986年的#平方米提高到1992年的#平方米,设备、仪器、仪表、机械价值#万元,图书价值#万元,建成全封闭式学生标准食堂。
——贵州省中等师范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双合格学校
1997年,安龙民族师范被省教委列为世界银行教育贷款项目学校,投资10万美元,为学校配备教学教研设备,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同年,被定为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培训学校”,衩省政府评估验收授牌为“贵州省中等师范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双合格学校”
——1998年师资小结
1998年,学校办学条件更趋完善,学校占地面积140亩,全校教职工94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46人、大学本科肄业或专科毕业学历13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56人,专任教师59人,有高级讲师3人、讲师21人、助理讲师39人、教员6人,中共党员18人,少数民族教师27人),在校生141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59人,占学生总数的#%),在校受训教育行政部1021人(其中少数民族439人,占学员总数的#%)。
——1979年至1998年办学小结
1979年至1998年,从安龙民族师范学校毕业的中师学生共3414人,培训的教育行政干部、站(校)长、教导主任、教师等共2620人。他们遍布黔西南州“八县一市”,道德情操高尚,思想素质专业,开拓进取,为金州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捐资助学生招生
1999年,在全国陆续取消了中师教育的浪潮中,经州人民政府批准,黔西南州中师招生仍招一定比例的捐资生。5月31日,黔西南州教育局招生办制定《1999年安龙民族师范、兴义师范招收捐资生的实施意见》提出:两所师范招收捐资生名额为250名(另按省招生文件规定,学校可在计划的10%以内超招。两所师范招生计划1000人,可超招100名,两校各超50名,超招的学生必须按捐资生的办法捐资),安龙、兴义师范各招175名捐资生。
04.安龙师范的开拓
2001年,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
——1991年至2001年办学小结
1991年至2001年,创办了《黔西南中师教育》、《荷池文苑》等刊物,教师主编、参编教材、教辅资料89部,在省内外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0篇,论文获奖100篇,参加各类竞赛获奖78人次,成为黔西南州小学教育科研的主阵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连续五次荣获黔西南中师校园文化评比第一名,三次获全州大中专学校校园文化第一名,成为全州唯一的“校园文化建设红旗单位“,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还有多次获省、州各级表彰,州教育局二次表彰学校为“州直大中专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州委、州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州委、州政府挂牌为“文明单位”,省教委、团省委表彰为“扫盲先进单位”,省绿化委员会表彰为“部门绿化先进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教委表彰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委,省政府授牌为“1995~1998年度文明单位“,2000年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
——继续招收捐资助学生
2002年8月,兴义师范向州教育局提交《关于招收捐资助学生的报告》。9月,州教育局向州人民政府提交《关于兴义师范、安龙民族师范招收捐资助学生的报告(黔西南教〔2002〕办字第16号)。9月13日,罗用能副州长签署同意两所师范继续招收捐资生的意见。
——中师生开始出现不包分配
2003年7、8月间,黔西南州各县市师范毕业生按比例根据成绩分配工作,多数捐资、委培生未能得到分配。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2〕19号和贵州省教育厅黔教发〔2003〕9号文件,下发了州府发〔2003〕48号《关于做好2003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各级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原则,形成不包分配、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
——2003年秋季起师专、师范生毕业一律不包分配
2003年9月,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下发州府发〔2003〕53号文件《关于对师范类大中专学校2003年秋季入党新生就业实行改革的通知》,规定“从2003年秋季起,州民族师专、兴义师范、安龙民族师范等州属师范类大中专学校入学新生和录取到州外其它师范类学校和师范类专业的新生”,毕业后“一律不包分配”、“州属师范类大中专学校对2003年秋季起入学新生和师范专业新生一律不准收取委培费、捐资助学金等。”自此后,安龙民族师范毕业生不再包分配,毕业生回所在县(市),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事业单位招考,就业双向选择,中等师范学校办学规模开始回落。
05.安龙师范的蜕变
2005年,为加快黔西南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全州高等教育发展和本科院校的合理布局,打造全州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平台,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整合办学资源,决定将兴义师范和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升本组建兴义师范学院创造条件。同时,向省政府呈报《关于将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请示》(黔西南府呈〔2005〕02号。
9月16日,黔府函〔2005〕327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批复》,批准同意兴义师范、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2月25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兴义师范、安龙民族师范正式撤销建制,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2月28日,黔西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在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了并校仪式。
“三校”合并后,黔西南民族师专拥有三大教学校区,即黔西南民族师专校本部(原黔西南民族师专)、“黔西南民族师专西校区”(原兴义师范)、安龙校区(原安龙民族师范)。安龙校区管辖权也随之由安龙县管辖变更为黔西南州管辖。
至此,安龙民族师范学校犹如凤凰涅槃,完成了美丽的蜕变,以一种更加完美的方式庚续前行。
(六)安龙校区的由来
2009年3月26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一所“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院下辖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本部、北校区、安龙校区这3个校区。本部地址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湖南街32号,北校区(整合到顶效开发区)地址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镇顶效开发区,安龙校区地址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
2010年,校区占地面积达360亩,校舍建筑面积471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000册,微机400台。有教职工114人(高级讲师、讲师等专业技术人员78人),在校生1620人(有7个专业、33个教学班、少数民族学生占80%以上)。校区正积极为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造条件。
——并校、升级后安龙校区的培训
1991年至2010年1月,校区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1期,培训学员6000余人。
四、安龙校区的涅槃

2022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对校园布局科学规划(搬迁工作于6月29日至7月20日完成):将湖南街校区、中心校区、安龙校区、鲁屯教学点整合到中心校区(义龙新区木陇街道)集中办学;将义龙一中整体搬迁至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胡南街校区,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整合办学(设立笔山书院,加挂义龙一中、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牌子,同时在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址建设全州教师培训中心,加挂笔山书院旧址牌子,并同步推进笔山书院旧址规划修复工作);将安龙校区划转给安龙县政府办成黔西南州(公办)一类示范性高中——加油书院。
加油书院办学规模3000人,占地面积281亩。2022年7月15日揭牌,8月中旬完成改造,8月20日如期开始招高一新生。
至此,安龙“师范”涅槃重生,回归“加油”书院,继续为基础教育的谱写辉煌。
2024年4月13日
作者简介

左龙章,原安龙师范一九八八级(1)班学生,学号88015,在此感谢班主任王念(中一、二)、黄雪松(中三),黄纬成校长(中师一、二年级)、饶吉昌校长(中师三年级)和我的同学、校友,感谢(老乡)杨伟平老师等!
如今身为人师,书写有多重要?!我1988年6月参加中考预选落选。原因是总分超中专线但上不了中师预选分数线。后来是去教育局查我化学试卷的小题才上线的。可能是“7”字上面“横”写短了、写变形了,登分人错把“7”字当成“1”字,我化学从#分变成了#分),教育局及时更正,我才有机会参加正考,录取到安龙师范八八级(1)班就读。
推荐:值得收藏中师题材作品